营业执照、申报的概要 |
食品相关营业执照申请指南(PDF) |
食品相关营业申报指南(PDF) |
符合HACCP标准的卫生管理制度化 |
食品等召回信息申报制度 |
关于餐饮店用食物过敏对策 |
关于依据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出口相关法律发行出口证明书等 |
致初次制作加工食品日文标识者 |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病毒、寄生虫 |
等一下!肉类生食 |
因饮食造成身体不适时… |
多语言宣传册 |
首頁 >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病毒、寄生虫 > 组胺导致的食物中毒 |
组胺导致的食物中毒
在食用鱼肉后,舌头是否有“刺痛”、脸部发红、出现荨麻疹的情况?
如果不是食物过敏,那么这有可能是组胺这一化学物质所导致的食物中毒。
1 什么是组胺食物中毒
症状
大部分情况中,在餐后不久至1小时以内会出现脸部,尤其是嘴部周围或耳垂发红,或出现荨麻疹、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或昏迷,但没有死亡事例。

致病食品
致病食品几乎都是富含组氨酸这一氨基酸的赤身鱼及其加工品。2012年至2021年,东京都内发生的事例中,鰤鱼导致的情况最多,之后依次为沙丁鱼、鲯鳅、秋刀鱼。
海外还存在食用鸡肉、火腿、车打芝士中毒的情况。
如希望了解实际食物中毒事例请点击此处 (Japanese)
2 食物中毒预防重点
组胺一旦生成,在烹饪时通过加热等无法进行分解。
因此,通过抑制组胺产生菌的增殖与酶的作用避免其生成组胺十分重要。从原材料(鱼从死亡瞬间开始)到食用最终产品为止稳定的温度管理十分重要。
食物中毒预防宣传单请点击此处 (Japanese)
致各位消费者
- 请勿将生鱼放置在常温下,尽快将其保存在冰箱内。
- 组胺产生菌通常存在于鱼鳃和消化道中,因此购买后请尽快去除鱼鳃和内脏。
- 冷藏时也应尽早食用。
- 可能已失去新鲜度的鱼请勿食用。
- 赤身鱼干等加工品也请低温保存。
- 解冻冷冻的赤身鱼时,请尽可能在低温下短时间内解冻,例如在冰箱中解冻等。请避免反复冷冻与解冻。
- 如果生成大量组胺,则在进食时舌头会感觉“刺痛”。如果不是由香辛料引起,则请停止食用。
- 如果嘴唇或舌尖出现不寻常的刺激感,请勿食用,并将其处理掉。
致各企业
为防止组胺引起的食物中毒,请严格进行下述卫生管理。- 保存生鱼时应及时冷藏、冷冻。
- 在解冻和加工时,应严格对鱼进行低温管理。
- 不要使用已失去新鲜度的鱼。
- 应使用进行妥善温度管理的原材料,例如从有信誉的企业采购原材料等。
3 与食物过敏的区别
组胺引起的食物中毒与过敏症状相似,但其原因在于食用了食物中产生的组胺,因此与过敏体质无关。组胺食物中毒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4 关于组胺产生菌
赤身鱼(金枪鱼、鰤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等)中大量含有的组氨酸通过组胺产生菌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会形成组胺。摄入超过100毫克的组胺会引起食物中毒。一些组胺产生菌存在于海水中,并在捕鱼时可能已经附着在鱼身上。
图 组胺的产生机制
组胺产生菌有许多不同种类,并且具有以下特点。
◇ | 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存在于海水中的海洋细菌,以及存在于人与动物肠道内的肠内细菌科细菌。 |
◇ | 海洋性组胺产生菌在捕鱼时可能已经附着在鱼身上。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P.damselae 等 |
◇ | 肠内细菌科的组胺产生菌可能在捕鱼后进行鱼的准备处理时附着在鱼身上。 Morganella morganii(摩氏摩根菌)、Raoultella planticola 等 |
◇ | 易发展温度会根据细菌种类而有所差异,部分细菌会在25°C~40°C发展(中温细菌),部分细菌则在0°C~10°C也会发展(低温细菌)。 |
◇ | 低温细菌即使在冷藏时也会增加,所以如果长期保存生的赤身鱼或赤身鱼干,则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组胺。 |
参考
- 食物中毒预防必携第2版(社团法人日本食品卫生协会)
- 厚生劳动省主页 “关于组胺导致的食物中毒” (Japa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