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執照及申報表的概要 |
食品業相關營業執照申請指南(PDF) |
食品業相關營業申報指南(PDF) |
符合HACCP的衛生管理的制度化 |
食品等召回申報制度 |
關於餐廳的食物過敏對策 |
有關依據農林水產物及食品出口相關法律之出口證明文件等的簽發 |
致首次用日文製作加工食品標示的人士 |
引發食物中毒的細菌、病毒、寄生蟲 |
生吃肉類?請三思 |
如果因為吃到的東西而感到身體不適時...... |
多國語言宣轉冊 |
首頁 > 關於餐廳的食物過敏對策 |
關於餐廳的食物過敏對策
~請餐飲業者們一同來落實食物過敏對策~
食物過敏患者人數,包含日本在內,全球都有增加的趨勢。為了讓有食物過敏的顧客能安心在餐飲店用餐,餐飲業者被要求必須實施食物過敏對策。
過敏原食物的食品標示(食品標示法)
食品標示法上,已指定為過敏原食物的食品有28種。
其中,因患者數眾多,症狀嚴重度高等,標示必要性高的8大項目(蝦、蟹、胡桃、小麥、蕎麥、雞蛋、牛奶、花生)稱為「特定原料」,若用於已事先裝入容器或包裝中的加工食品時,必須予以標示(針對「胡桃」設有到2025年3月31日的寬限期)。
此外,20個項目(杏仁、鮑魚、花枝、鮭魚卵、橘子、腰果、奇異果、牛肉、芝麻、鮭魚、鯖魚、大豆、雞肉、香蕉、豬肉、澳洲堅果、桃子、山藥、蘋果、明膠),則建議盡可能標示。
另一方面,面對面銷售或在店面的秤重銷售、在餐飲店等提供的食品,雖然沒有標示義務,但為了防止影響健康,希望能針對有食物過敏的顧客充分提供資訊。
因食物過敏引發的症狀
食物過敏的症狀非常多樣,除了因人而異外,同一人的症狀也會因食用量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常見的是皮膚症狀。
由於症狀會以分鐘為單位急速惡化,因此發作時務必盡速處理。嚴重的全身性症狀稱作過敏性反應,有時立即發現也會致死。
皮膚症狀 | 蕁麻疹、搔癢、泛紅 |
呼吸道症狀 | 喉嚨發緊、喉嚨腫脹、聲音沙啞、咳嗽、喘鳴(沙沙聲、咻咻聲)、呼吸困難 |
黏膜症狀 | 眼:充血、發癢、眼皮腫脹 鼻:打噴嚏、流鼻水、鼻塞 口腔:口腔或舌頭不適或腫脹、喉嚨發癢 |
消化系統症狀 | 腹痛、腹瀉、嘔吐 |
全身症狀 | 疲倦無力、意識模糊、失去意識 |
食物過敏發作時的處理
顧客出現可能是食物過敏的症狀時,首先請判斷是否為緊急性高的過敏症狀。若是緊急性高的症狀或症狀急速惡化,請立即呼叫救護車。
若顧客持有EpiPen(R)(腎上腺素自助注射器),請確保顧客可以使用。
若症狀輕微,請提供可安靜休息的場所,以備症狀急速變化時的因應。假想這類情況可能會發生,事先決定負責人,從平時開始訓練。
緊急情況的因應,請參閱「食物過敏應急手冊」。
食物過敏應急手冊可從「東京都食物過敏資訊navi. (japanese) 」下載。
預防食物過敏意外
事前準備
- 決定店舖規則(能否因應、食材因應、混入管控、因應方法等)。
- 所有員工都正確理解食物過敏,並根據店鋪的規則加以因應。
- 正確掌握最新詳細資訊,瞭解到底使用哪些食材。
- 妥善設計菜單、公告、待客方式等環節,方便顧客簡單了解過敏原食材資訊不會有所誤解。
- 決定統籌食材資訊管理、員工訓練、意外處理等的負責人。
待客時、調理時
- 正確傳達店舖對食物過敏的對應規則。曖昧、不正確的對應方式可能會招致嚴重事故,若無法對應,請清楚告知顧客。
- 掌握顧客的食物過敏狀況。
- 如有任何疑問,請根據最新且正確的資訊針對使用食材說明。
如果資訊過時或可能不正確時,則回答「我不清楚」或由負責人對應。 - 注意是否有過敏原食材混入(汙染)。關於混入的可能性,務必透過菜單標示、口頭說明告知顧客。
- 活用背面的過敏溝通表,以確保顧客與服務人員、服務人員與廚師之間的徹底溝通。
預防食物過敏意外的3要點
- 提供使用食材的最新且正確資訊
- 針對疑問,不要做出模棱兩可的回答
- 請注意過敏原是否混入,並確實告知顧客混入的可能性。
關於過敏溝通表
- 請顧客填寫過敏食材,可確保沒有錯誤。
- 可用手指指出文句和顧客溝通未含該過敏食材的菜色,或是可去除該過敏食材的菜色。
- 可以複印溝通表,與菜單一同使用。
- 文句內容依序以日文、英文、中文(簡體、繁體)、韓文記載。針對無法理解上述語言的顧客,另外設計了繪圖文字版(圖示),以便溝通。